激光雷达Velodyne“淡出”中国市场,性价比不敌中国

作者: 岭纬科技发表时间:2021-11-01 09:18:45

Velodyne,激光雷达的鼻祖 Velodyne决定裁撤中国办事处的20多名员工,仅在中国保留几名主要客户售后人员渠道,并从产品直销模式转向代理模式。

为什么 Velodyne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从从前的行业老大到现在的暗淡,今年10月底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的 Velodyne,为什么会这样呢?

内部因素
Velodyne成立于2007年,它的创立者 DavidHall基于激光雷达创造了“三维点云”系统,它可以利用一个单一和固定的视野来发现障碍。Velodyne正是通过这种技术,它能够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标准,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垄断了整个激光雷达市场。
法国圣戈班集团中国区创新业务负责人胡勇对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说, Velodyne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一种“必然”,它的退出早已是预料之中。

对于“心态问题”,胡勇表示,当国内的创业公司在“生死线”上挣扎挣扎,在研发上不断投入、创新,这家曾经占据市场份额的公司在中国的时候,就表示,这个曾经占据市场份额的公司在中国的时候,就是在“生死线”上挣扎挣扎,在研发上创新,这家曾经占据市场份额的公司。

伴随着双创潮的兴起,加上“自动驾驶”的概念在国内被炒得火热,将激光雷达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引起了不少关注。

另外,激光雷达技术虽然有门槛,但相对于芯片等技术而言,具有可突破性,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团队的加入,在其中就产生了禾赛科技、速腾聚创、 innovusion等初创公司。
胡勇对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表示,尽管目前的敏感环境是其“淡出”的因素之一,但 Velodyne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产品的“性价比”。与之相比,国外的制造企业总体成本较高,人力、研发、运输等成本都不具有优势。

在产品质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,随着国内产品技术的不断改进,消费者将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产品。

Velodyne在早些时候一家独大时,并没有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,而是“高傲地”保持原价,这样就给了中国企业“趁现在”。

CapitalBusiness Institute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,除了初创公司,华为、大疆等公司都有研发和生产计划, Velodyne面临着前后“围堵”的现状,一旦产品技术出现问题,就会面临丢掉市场的风险。

另外,与 Velodyne相比,禾赛科技等中国企业在应对中国市场变化方面更加灵活和快速。不管是在技术、服务、运营层面上都是比较“接地气”的。
Velodyne公司的内部员工说, Velodyne的16线产品受到了速腾公司的严重威胁, Velodyne的产品价格只有前者的一半。而且它的高线数64线产品,更是被禾赛科技猛烈狙击。即使是 Velodyne最大的股东百度,也在今年用禾赛40线激光雷达取代了他自己车上的64线激光雷达。

失去的不是对手的强大,而是他们自己的战略部署。

八月份, Velodyne起诉了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。该公司向法庭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,该公司指控两家公司正在销售的产品侵犯了其一项 NO.7969558美国专利(高清晰激光雷达系统)的多个方面,该专利已于2011年授予 Velodyne创始人 David Hall。
然而, Velodyne的控诉更像是老牌激光雷达面对新来者的“来势汹汹”时,某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说。

这位人士向记者解释说:“因为一旦涉及诉讼,处理时间会较长,创业公司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。

十二月十日,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就 Velodyne “淡出”中国市场一事致电禾赛科技市场部负责人,对方表示“不便发表意见”。

外困
一些分析认为, Velodyne目前面临的困境与自动驾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2016年初,行业内多数企业都提出要大幅度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,但目前来看还没有明显的上升。之前高调宣传的固态或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也迟迟没有落地。

胡勇表示,目前,由于自动驾驶行业整体低迷,行业情绪进一步由需求传导到供给,使激光雷达的产量处于低位,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,使产品成本难以控制。

糕点越来越小,分食者越来越多, Velodyne的退出并非意料。
然而,胡勇认为,暂时的低谷并不能说明什么,自动驾驶的前景仍然向好。
双创期后,“自动驾驶”的概念被追捧过高,投资机构竞相投资,该领域的公司呈现“井喷”态势。但目前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底部阶段,行业大量洗牌,失败者退出,市场正在逐步回归理性。

按照 Gartner曲线,一种新的技术或应用,从产生到成熟要经过萌芽、过热、谷底、复苏和成熟五个阶段,所以目前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是正常的。

另外,自动驾驶的鼻祖谷歌 Waymo近日宣布,其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已累计服务10万人次,显示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可操作性,提振了整个行业信心。